拾年求索,桃李芬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十年风华之路
今天,是2024年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周岁生日!
神仙湖畔的故事也已悄然书写了十载春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起脉于香港中文大学,承载着历史的重任与文化的传承,矢志在深港两地之间架起一座学术与文化的桥梁。十年上下求索,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十载一脉两地,香江底色,鹏城筋骨。
回望大学十年,那些深藏岁月里不止于此的故事,又该如何被叙述:我们搭起一围炉火,共论大学何谓,透过漫长岁月看教育之炬火点亮文明璀璨星河;我们从沙田马料水出发,在师者们的港深记忆中再抵达;我们向时间缝隙借一方天地,展开这一段段珍贵的的记忆画卷。神仙湖畔,走过十年,故事未完待续,来往春风始终是最好的致意。
香港中文大学:带着中国的人文精神而创校
1963年10月17日,由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三所书院合并组成的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宣告成立。首任校长李卓敏博士曾说:“香港中文大学是专门为了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努力;这个使命就是把中国的资料吸收和融化到各个学科,予以发扬光大……”
创校最初的三个“元老级”书院中,崇基书院实为北京燕京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之续脉,院内的未圆湖比照着原来燕京大学的未明湖修建;三元老中最有资历的新亚书院由钱穆先生及众多在战乱中逃亡香港的著名学者创办,其目的在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联合书院则是由广侨、光夏、华侨、文化及平正会计专科学校五所私立书院合并组成,联合书院肩负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与时并进,以达成“ 明德新民”为目的。
香港中文大学是带着中国的人文精神而创校的。它希望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也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所以是一个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大学,人文跟科技兼有。因此,香港中文大学始终把“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博文约礼”为校训,提倡德智并重的全人教育。
1963年10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学举办成立典礼
李卓敏博士(左)
六十年来,世界急速变化,香港中文大学从一所建于邻近吐露港荒野山地上的年轻院校,以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提倡德智并重的全人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庄严稳重的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术殿堂,多年来培育无数精英,于学术和研究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其影响无远弗届,为社会带来重大而深远的贡献。千禧年前后,港中大持续扩大学术影响力,开创了全港大学录取内地学生的先河,在融入内地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实践研究,与内地院校的合作也更趋深入广泛。
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成立成为香港中文大学把学贯中西的教育理念移植至祖国内地发展拓育的重要里程碑,展示出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人才荟萃之大湾区推广其教育理念和学术追求的决心。
从香港中文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赓续使命,薪火相传:
自主培养国际化一流人才
2005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刘遵义与时任港中大教授的徐扬生一同出席深圳专为“深港创新圈”举办的研讨会,在这次会上,刘遵义校长说,香港的大学可以为深圳的学生服务,建议深圳的学生们坐着深港穿梭巴士到香港中文大学来上课。徐扬生表示深圳的创新需要文化和技术底蕴。如今看来,他们在这次会上的发言已为几年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学的构想埋下了伏笔。同一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亦是徐扬生在浙江大学的老师、校长,曾在访港时对徐扬生寄予厚望,“你在香港做得这么出色,今后能不能帮内地做点什么?”徐扬生遂开始了对渤海湾、江浙沪、珠三角三个地区学术资源的调研。
正是此番调研奠定了徐扬生对彼时还称为珠三角地区的学术资源与社会整体发展的认识。他惊奇地发现:虽然三者在对国家的经济贡献中不相上下,但在学术创研方面,珠三角则在三地中处于远远落后的地位。以“985/211类大学为基准”,北京及其周边有近40所,上海为首的长三角有近20所,而广东省则一共不到10所,深圳市更是仅有深圳大学一所可被裱在榜单中的大学;以“国家级研究所”而言,北京有251家,上海有67家,而深圳一家都没有。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创新与人才密切相关,而人才培育则需要强水准的高等教育。如此看来,提升珠三角整体高等教育水平迫在眉睫,香港中文大学与内地的合作找到了关键性的切入口。
“内地有需求,香港有条件,利用香港的优势资源、国际化的品牌,与深圳内地这边的生源和科研环境接轨,创办一所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自主培养一批创新型一流国际化人才,为地区及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办学思路逐渐明晰起来。彼时,徐扬生和刘遵义校长一起去找广东省谈,找深圳市谈,劝说我们应该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在深圳办一所一流的国际化大学,把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模式引入到深圳河这边。由此,徐扬生开始着手起草方案,字落纸上,一个个设想随之实现。
2010年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约定按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13年7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宣布聘任徐扬生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2013年8月1日起生效。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正式同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所深港合办的新大学就此应运而生。
2010年2月6日,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教育合作备忘录,约定按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2012年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
2013年7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宣布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扬生教授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2013年8月1日起生效。
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正式同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上园航拍
音乐学院效果图
医学院效果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诞生之日起,就主动肩负起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传承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矢志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担当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重任。10年来,港中大(深圳)在探索与实践中,传承港中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办学理念,发挥香港“一国两制”和深圳“双区建设”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品牌,两个校园”,深深扎根于深圳这片热土,在几幢破旧厂房和一片荒芜的土地之上,艰苦创业,一路砥砺成长。
建校之初,由于龙岗较为偏僻,当时外卖也并不普及,身处校园的大学教师们中午很难找到合适的餐食,不少建筑工人也只能自己带饭。在与龙岗区政府部门协商后,很快,区委食堂师傅挑着饭菜、餐具来工地办起食堂。前来视察的香港中文大学董事会领导与老师们在工地食堂吃饭时,有位校董感慨地对徐校长说,内地朋友至少上百次请他吃饭,那次是他最喜欢的饭,因为那是创业者的饭,是干事的饭。
走过筚路蓝缕的校园建设、全球师资招聘之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秋天”——迎新季。313名新生入校,313颗种子在神仙湖畔生根发芽。彼时2014年9月,百废待兴,大学书院宿舍楼仍处于垒土建设之中,学生每天下课之后只能穿越马路,暂住在旁边的信息学院。然而,办校之初的艰苦并未阻挡徐扬生坚持创校的决心:“大学的发展需要时间,要用慢火炖、不能心急,心急就会急于事功,就会浮夸,就会把牌子砸了。”基础理论的建树和基础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长时期探索,“人不怕走在黑暗里,只怕心中没有阳光。”
他清楚地记得在第一年开学时,学生回宿舍途中的灯很多都不会亮,于是每天都要徒步走过一段与黑暗为伴的路途。徐校长忧心挂记着此事,便联系着城管局的领导加急修理路灯,同时在每天晚上九点半之后都亲身站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守护着三三两两过马路回寝室的学生们。就在这样一夜夜的守护中,他也看到另一个女生每天都护送着一拨拨同学回寝,穿梭在龙翔大道两旁,这让徐扬生更加坚定了自己办教育的使命。
不久,路灯亮了,而这一亮,就亮了十年。
2016年11月,第一批研究生从港中大(深圳)校园毕业
2018年5月,悉心培育四载,大学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
2023年,二期校园工程全部完成,正式交付大学使用
自2014年成立以来,大学充分发挥深港两地联动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人才引进、书院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为深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树立标杆。经过十年的发展,大学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未来智能网络、生物医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经济、精准医学和公共政策及全球事务等领域已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正在面向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目前,港中大(深圳)已与近150所境外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达250个。合作院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首尔大学、奥克兰大学等。
大学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合作办学高校的佼佼者和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典范。
港中大校长兼港中大(深圳)理事长段崇智教授、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和深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郑秀玉签署三方深化合作补充协议
2023年2月2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港中大和港中大(深圳)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签署三方深化合作补充协议,就扩大办学规模、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港深合作等作进一步推动发展。约定协议中,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意加大对港中大及港中大(深圳)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港中大国际品牌优势,助力两个校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合作发展,同时积极与香港特区政府协商推动人才、研究及资源等方面的流动。
2022年,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徐扬生挥毫写下六个大字:大湾区,大发展
徐扬生校长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亦抱有较高的希冀,“大湾区,大融合,大发展,我很有信心。”他希望在深圳这座包容、创新与充满可能性的城市中建立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为中国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央,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懂世界、懂本国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也只有国际化高层次人才,才能够用世界的眼光统揽全局,引领世界的战略发展。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长期靠别的国家培养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着手培养,才能真正了解本国发展的难题,帮助国家真正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现在是时候、也有条件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当前,国家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统筹部署,极大激励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肩负起自主培养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使命担当,为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探索新路径。”
深圳作为创新科技中心具备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产业链,能够使设计、创新、软件、制造等行业有机联系起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重优势,从科研体系构建、人才引进评定政策、重大成果布局培育、科研环境优化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必须要保证科研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座城市里的大学时,这间大学就成功了,”徐扬生说。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需要对当地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对区域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十分重视大学与社会的连接互助,期盼将大学的影响力真正辐射出去。大学在全国首次采用九个月的薪酬体制,不同于其他高校给教职工发放十二个月工资,剩余三个月学校鼓励教授走出校园,回归社会,和业界展开合作,帮助本地企业和创新产业进行技术迭代提升,将大学的门打开,让社会与大学一起成长。在深圳,大学跟社会、企业、产业界紧密联系是更理想的状态。
徐扬生校长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定位是要在某些领域做到全球顶尖的水平,并在大力培养年轻教授,使其中能涌现诺贝尔获奖者、院士。在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继续打造拥有优质生源、卓越师资、强大的科研动力、众多国际合作伙伴、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的中外合作办学典范,在祖国大地一日千里的发展中,大学将竖起脊梁,立定脚跟,朝着建设享誉世界的中国一流学府的目标不辍奋斗。
一腔热血 百年大学 千载品牌 万世良心
十年来,大学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制度优势、香港“一国两制”优势,以及立足深圳的“双区”建设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艰苦创业,持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学校现建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6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在校学生一万余人,连续四年居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软科排名第一位。
大学充分发挥深港两地联动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人才引进、书院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为深港合作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树立标竿。原港区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先生亲临大学指导,港区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先生经常关心指导学校建设,前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四次亲临学校调研与鼓劲,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上任的第一场演讲就在我校。三位香港前特首及现特首均把我校列为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最佳样本,称之为“践行‘一国两制’的成功范本”,办学成就得到了教育部、香港特区政府、广东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我国合作办学高校的佼佼者和深港合作的成功样板,为实施教育强国战略作出了贡献。
徐校长希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仅为社会注入更多创新性人才,更能培育出一个个国际视野、中华传统、社会担当的世界公民。“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是关乎良心的工作。”徐校长提出了“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的理念,他认为,大学的一切发展都应该按照一所百年大学的标准去打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要和世界上最顶尖的高等院校去竞争,要在深圳这片创新发展的热土之上,为国家创办一所真正意义的国际化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我们自己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一流的国际化人才,不仅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家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还能够使世界其他国家从我们这里引进人才,为世界和人类的共同发展培养能够担当的栋梁之材。这是我们创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办学理想,也是这所大学的使命与价值所在。”
截至目前,大学已培养了六届本科毕业生,八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四届博士研究生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超过8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其中,超过70%的学生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毕业生首选就业区域。
徐扬生校长在202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致辞
在202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徐校长深情地说道:“九年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草地与几幢废弃的厂房。在这九年间,我们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有幸拥有了像你们这样一批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你们永远是这所大学的骄傲!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贫穷还是富有、有名还是无名,只要你能保持像今天一样的真诚与善良,我都为你感到骄傲!是这个学校把你们推向了世界,也是你们把这个学校推向了世界!在此,请允许我和大家约定,明年的3月21日,不论你在这个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请与我们一起庆祝这所大学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事业与成就!我一定在这里,在中国深圳的龙岗,等你回家!”
传讯及公共关系处(CPRO)出品
来源:《神仙湖畔》校庆10周年专刊
文字:
施清源 2022级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王菁 2021级 理工学院 学勤书院
黄若瑶 2021级 人文社科学院 逸夫书院
冯子凌 2022级 经管学院 道扬书院
罗雯静 2021级 人文社科学院 思廷书院
叶润博 2022级 金融工程专业 道扬书院
◮▽▲▽◮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校园资讯
官方公众号
cuhksz2014
▲新浪微博
▲哔哩哔哩
▲视频号
▲抖音